今天分享的是:2025碳陶制动盘行业深度报告:碳陶制动盘,高端标配,自主向上
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,制动系统作为保障行车安全的核心部件,正经历一场材料革命——碳陶制动盘凭借轻量化、耐高温、长寿命等优势,逐渐从超跑赛道走向主流高端车型市场。据行业研究数据显示,2026年中国新能源车碳陶制动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3-115亿元,这场由技术突破与国产化降本驱动的产业升级,正重塑汽车制动领域的竞争格局。
碳陶制动盘由碳纤维增强相和碳化硅陶瓷基体复合而成,其性能优势在对比传统金属制动盘时尤为突出。从核心指标来看,碳陶制动盘密度仅为2.1-3g/cm³,远低于灰铸铁制动盘的7.06-7.34g/cm³,一对380mm规格的碳陶制动盘可比传统铸铁盘减重20kg,等效于整车簧下质量减少100kg。对新能源车而言,这种轻量化效果能直接提升续航里程约25km,有效缓解消费者对续航的焦虑。
在极端工况下,碳陶制动盘的优势更显关键。它可承受1650℃的高温,远超灰铸铁盘500℃的极限,连续制动时不易出现热衰退现象。以小米SU7 Ultra为例,其搭载的碳陶制动盘实现了100-0km/h制动距离30.8米的成绩,且连续10次180km/h急刹后性能无衰减,这种稳定性对加速性能强劲的高端电动车至关重要。此外,碳陶制动盘使用寿命可达50-100万公里,是传统制动盘的3-5倍,长期使用成本优势逐步显现。
对比其他制动材料,碳陶制动盘还解决了碳碳复合材料受湿度影响摩擦性能的问题,在雨天、潮湿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制动效果。随着消费者对驾控安全与豪华配置的需求提升,碳陶制动盘正从法拉利、兰博基尼等超跑品牌,向50万元级甚至30万元级车型渗透,2025年上市的仰望U7 EV、小米SU7 Ultra等车型已将其作为核心配置,推动碳陶制动盘在高端新能源车中的渗透率从不足1%向更高水平迈进。
碳陶制动盘市场的快速增长,背后是汽车产业轻量化、智能化与高端化的三重需求共振。在轻量化方面,新能源车因电池重量较大,对整车减重的需求更为迫切,而碳陶制动盘的减重效果能直接提升车辆操控性与能效;在智能化领域,高阶智驾系统对制动响应速度要求严苛,碳陶制动盘的瞬时制动优势可匹配高速行驶中的紧急避险需求;在高端化趋势下,消费者对“可感知”的豪华配置需求增加,碳陶制动盘作为兼具性能与品牌属性的部件,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。
市场格局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。此前,全球碳陶制动盘市场由意大利布雷博(Brembo)等海外企业主导,其产品单价高达数万元,制约了大规模普及。近年来,中国企业通过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,推动碳陶制动盘价格大幅下探。目前,国产长纤碳陶制动盘单价已降至2000元左右,短纤产品甚至可突破1000元,仅为进口产品价格的1/20,这一价格水平已具备进入20-30万元级车型市场的潜力。
产能扩张是价格下降的重要支撑。国内企业正加速布局碳陶制动盘产线万盘产能项目也在推进中。与此同时,上游供应链的国产化进一步降低成本——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占全球48.6%,T300级碳纤维价格较2015年下降50%以上,碳化硅陶瓷粉末、气相沉积设备等关键环节也实现自主可控,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闭环。
中国碳陶制动盘产业的崛起,离不开技术路径的创新与跨领域经验的复用。不同于海外企业以短纤维工艺为主的技术路线,国内企业大多选择长纤维工艺,这一选择背后是航空航天技术的“民用转化”。例如,博云新材、北摩高科等企业将为C919飞机研发的碳陶制动技术迁移至汽车领域,在预制体成型、化学气相渗透(CVI)等核心工艺上实现突破,长纤维碳陶制动盘的强度、韧性等指标已优于海外短纤维产品。
目前,国内已有四类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:专业碳基材料制造商如金博股份,复用光伏热场材料生产经验,实现碳陶制动盘规模化量产;航空技术转化企业如中航高科,依托军工技术积累主攻高端市场;传统制动系统供应商如金麒麟,通过与海外企业合作快速切入碳陶领域;多元化材料集团如楚江新材,则凭借预制体编织技术提供核心部件支持。
这些企业的努力已初见成效。2025年,金博股份建成全球首个年产40万盘的碳陶制动盘自动化生产线,产品配套比亚迪、广汽埃安等车企;天宜新材获得3家头部新能源车企量产项目定点,与20余家主机厂建立合作;金麒麟通过合资公司借助海外渠道,将国产碳陶制动盘推向全球售后市场。随着技术成熟与产能释放,国产碳陶制动盘在国内高端车型中的配套率正快速提升。
碳陶制动盘的应用场景并非局限于汽车领域,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的发展正为其开辟新市场。在航空领域,全球飞机碳陶制动盘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14.5亿美元,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20.3亿美元。中国作为未来全球最大民航市场,2035年民航机队规模将大幅扩张,仅新增飞机对碳陶制动盘的需求就可达24万盘,博云新材、北摩高科等企业已成为国产大飞机制动系统的核心供应商。
更具想象空间的是低空经济领域。随着飞行汽车(eVTOL)技术的成熟,这种兼具“汽车+飞机”属性的交通工具对制动系统提出更高要求——既要满足地面行驶的轻量化需求,又要适应空中起降的高温工况,碳陶制动盘成为理想选择。目前,小鹏汇天、亿航智能等企业的飞行汽车原型机已搭载碳陶制动盘,2026年飞行汽车量产落地后,将为碳陶制动盘产业带来新的增长极。据民航局预测,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,其中飞行汽车相关市场约5000-6000亿元,碳陶制动盘作为核心部件将深度受益。
从超跑赛道到城市道路,从民航客机到飞行汽车,碳陶制动盘正凭借技术优势与国产化红利,开启一场制动领域的材料革命。随着价格持续下探与应用场景拓展,这种曾遥不可及的高端技术,将逐步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,为汽车产业的安全升级与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